![]() |
展览预告|“对话·瑶山”在地艺术创作展将于7月18开幕
“对话·瑶山”在地艺术创作展 策展人:叶彩宝、姜超 学术支持:陈默、吕继龙、伍柯 项目顾问:马一平、张达星、蔡家骏 策展助理:蒋明君 展览地点:贵州省荔波县瑶山古寨景区研学中心 展览时间:2023.07.18-2023.09.01 开幕时间:2023.07.18 15:30 学术研讨会:2023.07.18 09:30-12:00 参展艺术家: 柏华昕、曹本健、杜庆伟、李思瑾、蒙宝华、蒙楠、蒙良平、莫汉立、莫庆来、莫春记、莫戴杰、南 希、欧 玲、潘天真、潘小威、潘继攀、覃迎春、时永华、石金玲、孙 景、孙瀚宇、王连峰、王 杰、杨加勇、朱剑坤、朱元燕、张大羽、张国忠、张灵、郑术科、曾马列夫·德兵斯基 主办方:文轩美术馆 协办单位:荔波县委宣传部、荔波县文旅局、荔波县文学艺术届联合会、荔波县美术家协会 执行单位:贵州荔波富荔农林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单位: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成都大观美术馆、四川作家书画院、成都市青羊区少儿艺术委员会 展览前言 在地球北纬25度的视域里,瑶山古寨所在的贵州荔波县被誉为“世界同一纬度上的最后一块绿宝石”,且现已被列为《世界自然名录》,这足以说明瑶山古寨具备在同一纬度上独一无二的自然风貌。“对话·瑶山——在地艺术创作”是来自国内20余位艺术家用艺术在地创作的方式与瑶山古寨的一次深度链接,承载着艺术家及项目策划团队关于瑶山古寨“艺术乡建”的理想。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耶鲁与普林斯顿双料常青藤学者晏阳初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告别都市,在河北定县开展了“乡村建设实验”,先后介入的知识分子达500余人,作为“平民教育之父”的晏阳初,他的“知识分子乡村建设实验”理念至今仍然具备借鉴意义。跨入新世纪的千禧年,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的“越后妻有艺术祭”与中国的艺术家、策展人渠岩的山西“许村计划”和广东“青田计划”被认为最亚洲早的“艺术乡建”实践项目。通过对“艺术乡建”在中国的考察与研究,我们不得不正视在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上的不均衡,乡村文化的艺术行动是复兴地方文化的一种方式。 对话·瑶山—在地艺术创作”项目分为在地艺术创作与在地艺术展览两个部分,在地艺术创作是通过艺术家对瑶山古寨的自然景观、民族服饰、生活场景、民间工艺等的在地考察、体验的再创作,艺术家张国忠先生的创作的七幅作品,其大胆的用色和自由的笔法,被当地人形容准确的表达“瑶山色彩”;艺术家杨家勇以一种超现实的艺术词汇重组瑶山自然人文元素,形成共识的“视觉语言”;艺术家张大羽通过对瑶山、瑶族的抽象纹样的提炼,抽象出绝对的精神图腾表达对瑶山原始部落的认识;艺术家时永华对喀斯特地貌石山绿植色彩明度的把控以及远山近物的描绘,是艺术家内心厚重风景的体现;艺术家王杰通过变异的方式直抒胸臆,山山交织,连绵不绝;艺术家朱剑坤、孙瀚宇、李思瑾笔法简洁凝练,将传统的书写与对材料的理解运用至画面,传达一种表现主义的乡野“叙事”;艺术家石金玲和南希,虽然分别运用架上和装置的形式,但是其精神内核是对地方人文景观的转译,给人“举重若轻”的观感。同时亦有柏华昕、曹本健、杜庆伟、蒙宝华、蒙楠、莫汉立、莫庆来、莫春记、莫戴杰、欧 玲、潘天真、潘小威、潘继攀、覃迎春、朱元燕、郑术科等常年“耕耘”荔波,以荔波为生活与艺术创作的根源本地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荔波与瑶山是潜在的影子和精神内核。我们将艺术家的在地创作和工作室日常创作相结合,探讨在地艺术创作的知识图谱并与瑶山本地艺术家开展学术论坛讨论。 对话·瑶山——在地艺术创作是我们基于瑶山艺术乡建的一个引言,通过在地创作、国际艺术驻留、艺术节、学术论坛、艺术共创等延续性艺术活动中探寻艺术赋能瑶山古寨的新路径。 文/叶彩宝、姜超 2023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