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声音遍天下|e夫子译国学:以课促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学习的力量在历史中传承,在新时代下传播。近年来,随着文化传承之脉的涌流,大众对国学文化学习意识的返璞归真与多栖融合,以及现代年轻人个性潮流发展,国学文化从历史风烟中款款走出,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光彩。“国学”在中国社会里不仅仅是生活文化的一个“词”,它往往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符号,其中蕴含着很多的象征性和意识形态的理念或其背景。”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文化强大压力面前,用“国学英译”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我们学生或文化传播者“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图为: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 国学英语平台良莠不齐,信息获取复杂 由此可见,将国学文化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或者作为课后拓展,可以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同时也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然而,这种融合也存在以下问题:知识体系不匹配。英语课程和国学文化教育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不同,难以完全融合。这会导致在课堂上难以深度探究国学文化,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流于表面;时间安排不合理。传统的国学文化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才能够深刻理解其内涵。然而,在英语课堂或者课后拓展中往往只能给予有限的时间,导致难以真正深入学习和领会国学文化;学生接受度不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国学文化缺乏兴趣和认同感,从而导致他们没有动力去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研究当中;需求匹配不足。由于英语课程本身定位的特殊性,国学文化教育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也是一个问题,教育者需要审慎衡量一下学生对此是否感兴趣、接受度如何等等。
图为:“e夫子译国学”项目成员就国学英译及其社会发展现状对精品课程设计的研究会议 就以上这些问题可思考到:在融合国学文化教育和英语课程时,我们应该注重设计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例如,可以选择更具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展示(如引入有关国学英译的趣味讲解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需要把握好篇幅和时间,注重课堂和作业的整合,合理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由此,“e夫子译国学”团队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效传播的功能,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就做好中小学阶段中英双语教育与国学文化传播的拓展性对接。”问题,团队将于2023年4月推出一系列线上教学课程。 “英语教学+国学教育”,探索中小学教育新模式 目前,“e夫子译国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孔子三字经》《红楼梦》《西游记》《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史记》《春望》《望岳》《春夜喜雨》《诗经•关雎》《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早发白帝城》《水调歌头》等国学文化故事讲解、名人名言阐释、诗歌朗诵等课程拓展模式。讲述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可以,比如《孔子三字经》、《百家姓》等等,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深入的中国文化,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其次是其中的名人名言往往包含着中国精髓的思想,可以作为学习名言警句和名人传记的一种衔接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领悟,并扩充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表达能力。另外,传统的中国诗歌是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同样可以成为英语教育和国学教育内容的连接点。通过学习和朗诵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发音,还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最后,课程中包含的文化背景阐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辅加中华文化的介绍和背景阐释。例如在学习英文小说或者电影时,加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和文化,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e夫子译国学”团队推出的短视频教学课程,授课内容精炼,层次鲜明:有诗歌,有名著,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国学的丰富架构;详细贴切的英语翻译架构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桥梁;知识范围贴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挖掘课本中的国学魅力。
图为:“e夫子译国学”精品课堂教学视频之《红楼梦》 “互联网+国学”让国学融入人民情感,走向国际文化 “我们希望国学精品英译课程,可以在帮助中学英语课堂融入更多的国学元素,助力培养学生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e夫子译国学”教案组的成员说。“e夫子译国学”项目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融合中英文化教育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心。并且,开发国学文化英译精品线上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作者:陆小婷 陈佳恬恬 罗继云 邓向荣 赵文婧 供图: 王译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