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路径探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已经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劳动观念及习惯的培养上做出了诸多探索。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优点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较强。但由于生源的类别、层次复杂多样,基础知识较差,社会认可度低,致使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这成为制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突出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生为本,更新观念,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新路径。 在 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劳动教育被写入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出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又蕴涵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019年11月26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的热度继续升温。 劳动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当前,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逐渐形成,涌现了一批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能型大国工匠。新时代高职院校只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厚植劳动情怀,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创新型、技术型、知识型的劳动大军,才能真正汇聚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劳动教育为出发点,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生掌握劳动知识技能是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锻造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劳动精神是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是美育工作的题中之义。由此可见,高效通过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养德、启智、健体、益美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协同育人实效,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既要一以贯之,遵循基本教育规律和劳动实践传统;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实际需求和发展变化,引领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结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将青春梦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完善人格的基础上,使其个体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 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一是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活动。以植树节、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校园文化。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等典型人物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三是着力开展劳动教育典型选树活动。以劳动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学生群星”评选、专业技能竞赛等为抓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 第二, 将劳动理论课程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劳动理论课设置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内容包含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知识、劳动安全等。在实习实训中强化劳动流程、劳动标准、劳动检查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对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法规、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培养和学习。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补充,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第三, 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一是广泛开展寝室卫生劳动实践。以文明寝室创建为抓手,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增加宿舍卫生检查的频次和力度,促使学生形成每日整理个人卫生的劳动习惯。学院在每周三下午开展宿舍卫生大检查、学工部在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开展全校性的宿舍卫生大检查。二是扎实开展校园卫生劳动实践。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以学院为单位划分卫生包干区,分配指导老师,发放劳动工具,带领学生开展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校园种植等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三是深入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实习实训为载体,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劳动实践周。各学院有序组织学生在每学年的劳动周里集中开展劳动实践,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四是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以各学院团学组织开设的志愿劳动项目为依托,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第四,切实做好评价与认定等保障机制。一是教务部门负责学生参与劳动理论课的评价与认定,具体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学习和认定学分;二是学工部门统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课的评价与认定。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拟定“菜单式”劳动实践课,设有必选项和自选项,并对每项内容及对应学时进行详细的划分。学生根据劳动实践课菜单选择具体劳动实践,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劳动学时。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价值功能,着力探索劳动教育的育人路径,不折不扣地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彭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系2020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弘扬工匠精神,擦亮育人底色——基于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XGJPG3027)的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