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万岁—献给红医天使,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新冠不死李艳春奶奶口述,长子李哲整理 每周连载(五) “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使命。”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吕传柱、崇巍、刘志三位杰出医生带领中国医科大学攻艰团队,知难而上,天使般地创造了生命奇迹。红医战士攻克高龄新冠救治世界难题的壮举,正是我党发源于红军时期的 “红医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写照。 第十节 鏖战五昼夜,胜利见曙光 五天五夜,这场红医天使与新冠狂魔的殊死搏斗惊心动魄。在崇巍,刘志,王玮等医护人员人员夜以继日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元月十四号,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东北过小年那一天,冬日里难得的一抹晚霞透过ICU病房二楼的窗户,洒在李奶奶的17号床前。昏睡十天的李奶奶终于睁开眼睛了。奶奶苏醒过来,看到了亲人,热泪盈眶。久违的微笑写在李奶奶的脸上。外孙女毛毛抱着刚满周岁的重外孙子-小福星也赶来看望。床前的孙子孙女们一阵欢呼,奔走相告,祝贺奶奶。新冠狂魔首次被击退,初战告捷。在这天使的翅膀与病毒的魔爪的生死对决中,人类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崇巍团队,一战封神! 图14. 在崇巍,刘志,王玮等医护人员人员夜以继日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经过五天五夜与新冠狂魔的殊死搏斗,昏睡多日的李奶奶终于苏醒过来,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战斗在第一线几天几夜没休息好了,崇巍主任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职业的敏感告诉他,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切实有效的,路子走对了,终于找到毒魔的死穴。还应该坚持乘胜追击,绝不给新冠病毒任何反扑的机会! 沈阳,一座英雄的城市。 雪后初晴的红旗广场,毛主席挥手的巨幅塑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温暖慈祥。一九四八年,辽沈战役胜利后,东北率先解放。正是从这里出发,沿着毛主席挥手的方向,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挥师入关,建立新中国,抢滩登陆海南岛,迎来了全国的最后解放! 毛主席巨幅塑像的左侧便是中国医大一院。二零二三年,红医战士们又在这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又是从这里出发,在中央领导高度赞誉的“红医精神”激励下,我们将迎来战胜疫情的最后胜利! 图15.沈阳红旗广场毛主席塑像左侧建筑上标有中国医大第一医院的标志,即是李奶奶住院的地方。也是红医天使创造生命奇迹的地方。 第十一节 ICU 里拒绝搬迁的“钉子户”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除夕、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李奶奶都是在急诊ICU病房里度过的。从元月九日入住急症ICU, 到二月十日告别ICU,从寒冬熬到到初春,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崇巍团队专家和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下,李奶奶的生命体征平稳,核酸转阴,完全摆脱了要命的新冠危险期,是时候转出ICU、转入普通病房了。 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告别了ICU,本应该是举家欢庆的大好事,但是李奶奶脸上却写上一层愁云,原来她不想离开。患者不愿意离开ICU的事儿还真是头一次听说。新鲜不新鲜,奇怪不奇怪? 急诊ICU是啥好地方?哪个患者愿意多待?即便是一天,也极其恐怖。李奶奶住17号床,这个病房共有10张床,是个大通间,床与床之间相隔的仅仅是一层薄薄的拉帘,基本上就不隔音,整个病房的声音大家彼此都能听得见。李奶奶在这里一个月时间里,邻床的患者走了一批又一批,要么转院出院了,要么被推到太平间了,每天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每日不绝于耳的是失去亲人的家属们悲痛欲绝、惊天动地的哭声!打断李奶奶梦乡的还有深夜抢救邻床患者的医生护士的脚步,以及患者不停的呕吐、撕肝裂肺的咳嗽和痛苦的哀嚎。躺在这样的环境,每天想睡个好觉、好好休息根本就是奢望。 外孙女毛毛满脸疑惑,大为不解,悄悄地问李奶奶:“姥姥,咱命都保住了,为啥还不赶紧转到普通病房呢?那里条件比急诊ICU要好得多!这里患者及家属太多,来去如走马灯,嘈闹如菜市场,还有很大的交叉感染的机会,多危险啊!外一交叉感染就有生命危险!刚刚从新冠肺炎中抢救过来的生命就会毁于一旦!” 李奶奶神秘地笑一笑,告诉儿孙们:“如果没有崇巍、刘志这样的新冠战神的保护,奶奶不用说搬到普通病房,就算是跑到国外也早就死了多少回了!世界上只有崇巍团队能救我的命,我搬到别处干吗?崇巍又不在身边,外一出现危险,我可咋办呀?离开崇巍我心里没底儿啊!” 床边的家属理解了李奶奶的小心思,听罢连连点头称是:“奶奶说得有道理!” 于是李奶奶决定哪个医院也不去,成为急诊ICU有史以来拒绝转院的第一“钉子户”! 为了把急诊室非常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生命垂危的患者,让崇巍、刘志他们腾出精力去救治更多的生命,经过医护人员反复做思想工作,打消了李奶奶的思想顾虑,最后老人家才勉强同意搬走。然而这尴尬而有趣的一幕,却也说明患者对崇巍团队充分信任和无比爱戴!这正是:疫情无情人有情,红医患者一家亲。 图16. ICU 里拒绝搬迁的“钉子户”-李奶奶,给红医天使们点赞。
|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