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青岛上街里:在最Old的路,干最In的生意
Sayings:像青岛新文学的拓荒人王统照在《青岛素描》中描述的:“从北平来,从上海来,从中国任何的一个都市中到青岛来,你会觉得有另一种滋味”。 大众印象里的青岛,是康有为定义的“碧海青山,绿树红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车”,或是吴伯箫《岛上的季节》里的“碧涛映是红霞,银浪掩着金沙”。
其实,除了面朝大海的春暖花开和春深似海,青岛的特质更在于能让人恢复对生活的热爱与生机,这点在中山路里院的三江里门店走一走,就能体味得到。像沈从文在《小忆青岛》中写道:“在青岛那两年中,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自传》、《月下小景》,其他许多短篇是这时写的……”——这便是青岛自古至今的神奇魅力,或许也是它被叫作“创业之城”的关键。 老舍在1936年就于《青岛与山大》中这样形容夏季青岛的消费场景:“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因为他们与她们都是来享福取乐,所以不惜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在《五月的青岛》中,他又这样形容春季小贩的叫卖:“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依山傍海的天然地理优势,让这座海滨岛城赢在城市发展的起跑线,在如此傲人环境下生存的人们,会对生活的格调与品质愈发考究——这种“考究”是一种态度的美学,也滋生着创业者们逐梦上街里的追求。 上街里的里院门店集群:在世界唯一的建筑,开世间唯一的小店 上街里的里院是世界仅存、青岛唯一的建筑群落,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西式洋楼与本土四合院结合而成,距今已经100多年,守护过青岛几代人的烟火气从未消散。 百年前的里院,人潮如织、川流不息,商贸往来、车水马龙。 如今的里院,非但未随时光褪色,反而成为“人均美学家”的创业者和青年老板的造梦空间。
在里院三江里区域,经常一逛就是一整天。因为这里汇聚着形形色色的创意门店和青年:打卡潮人追捧的Bar、Pub、Inn、Tattoo、Café、Bakery,还有匠心独运的手作坊、艺术画廊、中古服装店,以及从早到晚freestyle都不会累的Street Musicians……
由于摸循着里院的百年脉络而建,为了保护老建筑的一砖一瓦都维持原汁原味,所以这里的每家门店面积都不大,甚至可以用“户型”紧凑来形容,有限的空间却容纳着店主宇宙般正无穷的经营美学和人生态度,塞满了三江里的转转角角。
走入三江里,你会忍不住搭讪店老板,在不经意间,总能发现灵魂共鸣的一秒—— 店主Kelvin:“曾经的梦想就是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店,可以不大,但是必须自由,店的风格必须是我的style,必须干我想干的事,卖的必须是我喜欢的东西,这样我才可以放心把自己“放”在店里,面对你们,面对更多人。” 店主Ashley:“我选择三江里的原因,是因为在这里我不再是一座孤岛。每家邻居老板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每天迎来送往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多爱情、友情和亲情……我们完成的不是商品倒卖的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里,传递和自己、和他人对话的能量。在我看来,这太酷了。” 店主大远子:“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开店,我原来是画画的。这里很多店主都是搞艺术的……我店里的艺术品是帮人代卖的,也有我自己的画和设计,几乎全青岛的艺术家都有作品寄存在我这个小店。但他们很少有人觉得我开的是店,更觉得这是一个‘画廊’……” 店主王珂:“来三江里的人有一个规律,第一次进店的朋友,多半会在这里拍照;第二次来的朋友,多半会带新的朋友来,精心挑选喜欢的东西带走;第三次来的朋友,多半会有在我隔壁开店的冲动……” ……
这些怀揣着梦想和对艺术追求的创业青年老板,不是用谋生的心计在盘算,而是用他们的人生态度、艺术品味和对生活的热情,用爱在筑梦,用能量在筑“巢”。他们享受给游人带去情绪价值的过程,他们共同守护三江里——这处给无数人心灵寄托的港湾。 上街里的复古美学市集:“新x旧”的“东x西”,反差是一种文化自信 历史,是一座现代城市的底气。 历史上引路的前辈们,燃烧着自己的岁月,照亮了后人的方向。 百年的中山路,百年的青岛。 从1891年青岛建置开始,中山路见证也承载了祖祖辈辈的商贩、匠人、企业家生生不息的传承。所有奋斗的人们将梦想糅入汗水,滴滴聚涌成中山路的车水马龙,汇集成这座城市的商脉之源,流淌到上街里的如今。 “劈柴院 亨得利 春和楼…… 先行的老字号们走在天亮之前 一出发就是一百年 饱经风霜的手布满老茧 那手擎着的光 更需要被看见”
上街里的四方路上,鳞次栉比的老建筑、老商号,那砖瓦间的灰色,和老招牌的斑斓相映成辉,摆满了琳琅满目商品和美食的爱尔市集,总会牵动着路过游客的心——饮水思源,上街里的生意充满着复古美学。 爱尔市集摊主Kylie:“我虽然不是青岛本地人,但第一次来四方路是放假旅游的时候,看到这些100多年前的店铺样子,中德兼并的建筑形态,红色的玻璃窗框,沿墙蔓延的青藤,灰色的石板路…还有金色勾边、低饱和度的松柏绿、灰蓝油漆为底的招牌,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每一个招牌后面都曾经是一家百年的老店……我也想开一家这样的百年的老店,能够在我去世以后还被后代无数的人光顾,给他们带去快乐,延续我的生命……就来了那么一次,我就想裸辞在这里创业了,可能因为我喜欢看历史穿越小说吧,哈哈哈……” 爱尔市集摊主大野:“要么不摆,要摆就摆最有意思的摊。我摊上的手工艺品都是我自己参与制作的,四方路的老味道,和我的现代风的设计风格很有冲突感,有冲击力,这个味道就对劲了。” 爱尔市集摊主小梦:“听我口音就知道我是你们所谓的‘老青岛’,我爸妈在中山路还有一家海产品店,我们家几代人都在这做生意,对这里的老路和老字号的感情很深。从小到大,已经是我骨子里的东西了……选择在四方路开自己摊子,一个是因为创业也不想离开上街里周边,再一个爱尔市集这里的场景感太美好了,都已经成网红打卡点了,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拍照片和vlog,看着这么多人和我深爱的老记忆“合影”,就像感觉我成为了他们人生回忆的一部分,用我的幸福分享他们的幸福,很喜欢这种感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上街里以百年青岛老字号精神为柱,撑起了四方路的这方舞台,让爱尔市集的摊主,在小小几平米的空间,也能大有作为。 因为城市历史出发时的底气,也是因为对未来的认同和文化自信,性格各异的摊主们才会相聚在上街里的爱尔市集,用一个个自己的小火苗,点燃了这充满力量、沉甸甸的传承之炬。
上街里的品牌快闪:爱滑板爱街舞,做最有态度的品牌主 可能,许多人很难把“制霸街头”“造次”“Fun肆”这些Z世代的潮词,和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老道路联系在一些——像地球的两极、黑白的对比、爱憎的分明。 但在上街里,在青岛的百年中山路,这些极致的反差融合在一起,成为了现实。
在上街里和万象城跨界合作的品牌快闪活动,WDSF霹雳舞国际A级裁判吹响比赛的号角,来自全国各地的街舞达人争夺着去往全国大赛的入场券。 街舞浪潮的另一边,铿铿锵锵的滑轮与中山路发出的时代的声响,这是滑板公开赛开始了。 现场的音乐声、欢呼声,感染了每一个来到上街里的人,小孩子骑到父亲肩头、大孩子冲到舞区前排,都被舞者和滑手的热血与精彩表现感染。
不同年轻人的潮流精神和“上街里x万象城”商业品牌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新业态,Z世代、Y世代涌入上街里、追捧网红打卡文化,此刻的老城区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和在中山路快闪的品牌一同张扬出了他们的态度——不论年龄、不论身份,自信,就是生命力。 街舞参赛选手Johnny:“I love上街里,我爱这里的人、这里的啤酒,这里的德式建筑,在这里跳街舞,真的太有feel……” 滑板参赛选手Ryan:“……我们大多数是00后,去过很多城市比赛,但第一次有这么多爷爷奶奶喜欢我们演出,而且当我知道滑板的路边,这些建筑都有一个多世纪的时候,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百年的中山路是青岛城市文明的发源地,汇聚着无数先辈的奋斗历程,让这些历史先辈的汗水结晶并不蒙尘,照耀更多人,随时代演进愈久愈亮——是对受荫于他们的感激,是对他们致敬最好的表达。 上街里的青年创业者、品牌,用商业精神表达着——让百年历史的中山路和阅尽沧桑的老建筑重获新生,与当代精神和先锋态度碰撞摩擦,这跨越世纪的创新火花和盛宴,让上至60后下至00后、不同年代的人们相聚在上街里——感受中山路无限包容的魅力,续写更多未来的发展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