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唐县五神庙村:沙土地上播“希望” 红薯香飘脱贫路
播下“扶贫种”,收获“新希望”。五神庙村支书张立才带头承包的65亩沙土地红薯今秋喜获丰收。 “今年俺村支部带头种红薯、发展合作社,圆了沙土地上的增收梦。村里200余亩红薯喜获丰收,亩收入达到了上万斤,把脱贫致富的目标变成了现实。俺一家人不但通过土地流转获取了收入,得到‘教育扶助’、‘残疾补助’、‘生活补助’、等保障的同时,还通过红薯产业得到打零工收入10000多元,如今全家人彻底告别了昔日的贫困生活。”近日,高唐县三十里铺镇五神庙村村民任旭武高兴地说。 一亩地每年流转收入400元,一个劳动力一年零工收入10000多元……今年贫困户任旭武家依靠红薯种植合作社增收近2万元。家中两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两个年幼读书的孩子,任旭武家以前贫困可知。如今,任旭武的家庭不但生活有了保障,致富渠道也没有了忧愁。目前,五神庙村最后在档的7个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仅凭红薯种植一项,全村净收益达到7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五神庙村地处黄河故道地带,432口人,1460亩土地,曾经土地沙化非常严重。“种啥不剩啥,风起漫天沙”,“正月青,二月黄,三月重新种高粱”,这些民谣正是从前生产恶劣状况的生动写照。多年来政府推广分批次种树造林、科学开发管理,有效地根治了沙荒、涵养了水源,生态环境一年更比一年好。近年来,为了创收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庄贫瘠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虽然农村基础建设日渐完善,路修好了,机井多了,环境也美了,但是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知不觉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张立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拓宽致富通道,五神庙村积极探索总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以“头雁效应”为引领,以“为民解忧”为核心,着力解决单体规模小、实力弱,产销不紧密的问题,通过合作社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今年以来,五神庙村建立了“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推广沙土地种植红薯新品种,并通过土地流转增大规模、统一经营风险同担、党员带头引领帮带、产业化带动村民增收等方式,夯实了产业基础,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有效地服务贫困群众,使村子焕发出内生动力。 今年4月份,五神庙村“清卅”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入社社员达到30多户。经支部研究,沙土地土质松软、颗粒较大,适合大规模红薯种植。但是以前种植过的“肥城秧子”口味较差,不适应市场发展。村支书张立才率先垂范,承包了65亩林间沙土地,引进并种上了优质红薯品种“龙薯9号”和“普薯32号”。结合传统种植经验,张立才在生产中采取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的同时,雇聘农村劳动力上千人次,并经常性请教农技人才和农业专家以学习有关种植知识。经专家推荐,他主要种植的这两个品种丰产性高、品质优良,而且耐旱耐涝、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纷纷跟上村支书开始了小规模红薯品种试种。 昔日贫瘠不再,今朝竞富潮涌。村民崔玉东三年前因为意外事故造成下肢残疾,造成了严重生产生活困难。还在借助双拐行走的崔玉东眼光并不短浅,他相信党支部的抉择,加上自己的丰富种植经验和致富决心,毅然加入了红薯种植合作社,并一下承包了50亩沙土地。在种植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和有效经营下,崔玉东今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净种植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脱贫致富不是梦,小康生活已经到了农家。村支部决定做大做强红薯产业,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通过招商引资开发红薯果酱、红薯干、红薯粉条等产品,俺坚信,这条富民路会越走越宽广。”村支书张立才笑容灿烂地说。据了解,五神庙村依托红薯种植合作社,准备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打造集中连片的千亩种植示范基地,力争形成“育苗———种植———管理———收获———储藏———深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并将通过红薯产业链的延长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增收机遇。(王保文 )
|
|||||||||||